昌都市八宿县吉中乡那德村位于吉中乡人民政府东部,平均海拔4300多米,距离乡人民政府有17公里,是一个全部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村,产业结构以畜牧业为主,采摘虫草、野生菌、外出经商为辅。2018年1月,区局派驻驻村工作队驻那德村,负责协助村两委进行党建指导、脱贫攻坚等工作。2019年,经第三方验收,那德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,过上了小康生活。
据那德村驻村队员次旦平措介绍,驻村工作队有一个传统,驻村后第一时间要走访入户,登记了解村民家庭人口基本情况,生产经营、收入情况,村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。
次旦平措说,为更准确掌握农户家庭的真实情况,驻村队在工作中坚持“三个结合”,即把走访入户面对面了解与村干部掌握的情况相结合;把农牧民个人口述与家庭实际情况相结合;把了解掌握的基本情况与农户档案情况相结合。凭借着“三个结合”的工作方法,驻村队迅速掌握了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,为帮助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在走访中,驻村队员发现村民取水存在很大问题。冬天的时候,村民取水需要用桶去小河里挑水。那德的冬天,大雪封山,路又滑,取水有很多安全隐患。那德村海拔较高,半年左右的时间都是冬天,吃水问题一直是困扰那德村村民的大问题。
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,区局驻村工作队迅速向区局党委反映,提出更换大功率抽水泵铺设工程,彻底解决驻村工作队以及周边群众冬季取水难、吃水难的问题。工程得到了区局党委的大力支持,在驻村工作队与施工队的共同努力下,工程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。
那德村是纯牧业村,村里无产业,收入水平单一。为了帮助村民增收,区局那德村、卡琼村的驻村工作队员经过调研考察,决定在吉中乡投资新建畜产品代购代销点、牦牛毛加工点、农机具维修点项目,帮助当地百姓增收。项目同样得到了区局党委的大力支持,并投入惠民生项目资金73万余元用于支持项目建设。
2020年7月21日,项目在八宿县益青乡人民政府举行交接仪式。项目的投产,为当地产业扶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“驻村队来了之后,生活更好了”,那德村村民名次成加措说。同样,这也是那德村全体村民的心声。
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,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积极主动作为,严格按照“六个精准”要求,积极采取“五个一批”措施,使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,困难户也基本实现了“两不愁”“三保障”。
据了解,在区局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,2018年那德村修建了村居活动室,配备了卫生室、图书室、会议室等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目标。2019年吉中乡政府至那德自然村水泥路全线贯通,提高了公路水平和服务能力。2020年那德自然村至村委会路面正在进行硬化。
目前,全村70%的住户实现了通水泥路,有线%,电线余辆,摩托车基本普及。
那德村的脱贫攻坚工作也得到了区局党委的高度重视,据统计,区局党委在2018年至2020年6月期间,前往那德村慰问12次。作为定点帮扶村,文斌书记也多次到那德村进行调研指导,关心困难户生活、就业等问题。
“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,只要老百姓有困难,我们就要帮助他们解决”,区局驻那德村工作队队长迎伟说。
迎伟介绍说,目前,全村幼儿园和小学入学率100%,初中阶段教育入学率100%,全部实现免费教育。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,全村20户146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实施免费体检全覆盖。养老保险缴费人员71人,贫困人口医疗和养老参保率达到100%,百姓都过上了有病不愁,老而无忧的生活。
医疗救助全覆盖。在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,全村20户147人100%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实施免费体检全覆盖,解决了建档立卡户看病就医问题,避免因病返贫。
安全住房全覆盖。通过异地搬迁在、益青乡、昌都市各一户、吉中乡易地搬迁点安置8户,实现了建档立卡户住房保障全覆盖。
教育保障全覆盖。适龄儿童全部就学,无辍学儿童,全村现有学生29人,全部实现免费教育,1户建档立卡户中有1名孩子就读职高,享受助学金,缓解了家庭压力,避免了困难家庭因学返贫。
财政贴息助力脱贫。全村20户均享受贴息贷款,及时帮助群众购买种牛,发展养殖生产。
对建档立卡户中有劳动力的人员,进行劳动转移技术专职培训,帮助掌握一门技术。
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,建立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。
加大政策扶持力度。积极动员组织开展虫草、野生菌、人参果采集等副业创收,协调民航相关单位开展消费扶贫,鼓励群众外出开展虫草交易活动,拓宽群众增收;按照政策规定及时申报贫困户大病救助和医疗补贴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