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战后,当英国最终解散其在南亚的殖民政府时,由当地领导人来决定从这一切中产生哪些新国家。这些殖民地成为印度、巴基斯坦、缅甸、斯里兰卡和几个小国(如尼泊尔)在西藏边境的独立国家。“英属印度”包括现代印度和巴基斯坦。印度 85% 是印度教徒,10% 是,而后来的巴基斯坦则相反。1947 年之前,英属印度的许多居民想要一个拥有超过 4 亿人口和大量(超过 20%)少数民族的印度国家。印度教和政客提出了很多反对意见,他们说服英国,一个拥有 17% 英属印度人口和三分之二的独立国家(巴基斯坦)会更可取。许多印度教徒同意,因为英属印度只有大约 70% 的印度教徒,而在一千多年前军队开始进攻和入侵之前,这一比例超过 90%。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印度,因为没有一个入侵能够占领整个印度,更不用说控制了。对于入侵者来说,特别令人沮丧的是印度教对皈依的抵抗。太多的印度教徒宁可死,也不愿战斗而死,也不愿皈依。这实际上使任何入侵者都难以建立印度帝国,因为许多入侵者发现,如果他们只是放弃强制皈依,则更容易统治印度人。这使得印度不同地区的统治者相互矛盾,缺乏团结最终使印度教徒有可能在欧洲入侵者(主要是英国和法国)出现之前的一个世纪开始取代统治者。事实证明,通过宗教宽容游戏,英国更擅长分而治之。英国还提供了更高效的管理和安全保障。这导致了繁荣的经济和更少的抵抗外国入侵者的动力。到 19 世纪初,英国控制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,到 19 世纪末,控制了所有印度。英国对统一印度的统治持续了不到一个世纪,因为英国人足够聪明,看到地方独立运动最终使帝国统治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变得过于昂贵,
这并没有解决南亚的宗教问题。1947 年,巴基斯坦由地理和文化上分开的两个部分组成;西巴基斯坦在西北,东巴基斯坦在东北。二十年后,东巴基斯坦开始鼓动西巴基斯坦无法容忍的改革。问题是东巴基斯坦占巴基斯坦人口的 60% 左右,与更加伊斯兰保守的西巴基斯坦相比,对非,尤其是印度教徒的容忍度更高。西巴基斯坦主导了巴基斯坦军队和政府的领导层,这导致对东巴基斯坦使用武力以“叛国行为”。这意味着对东巴基斯坦平民的屠杀,1971 年印度站在东巴基斯坦一边进行干预,结束了巴基斯坦的军事占领。东巴基斯坦成为孟加拉国。它仍然是一个占多数的国家,但从来不必担心军事政变或伊斯兰。这两种元素在巴基斯坦变得非常普遍,现在巴基斯坦有了自己的名字(翻译为“纯净之地”)。虽然有时与印度不和,但孟加拉国从未与印度开战,并继续容忍非,这仍然让巴基斯坦人感到恼火。因此,与巴基斯坦相比,孟加拉国的暴力更少,繁荣得多。孟加拉国从未与印度开战,并继续容忍非,这仍然让巴基斯坦人感到恼火。因此,与巴基斯坦相比,孟加拉国的暴力更少,繁荣得多。孟加拉国从未与印度开战,并继续容忍非,这仍然让巴基斯坦人感到恼火。因此,与巴基斯坦相比,孟加拉国的暴力更少,繁荣得多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